_0
_1
_2

3月2日,2025年乌鲁木齐首届“奥体杯”八人制足球春季联赛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室内田径馆开赛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黄兴摄

以足球赛为例,本次联赛共有8支球队参赛,赛程为期10周,采用单循环赛制角逐。赛事特别规定每支球队最多只能有1名35岁以下的球员,希望在球场上看到更多年龄大的,不放弃梦想的球员。

新疆瑞福祺彩钢俱乐部是此次参赛队伍中,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,也是目前乌鲁木齐市年龄最大的足球队。在16日上场的参赛队员中,年龄最大的60岁,只有一名34岁球员,其余队员中最年轻的51岁,妥妥的一支“老男孩儿”足球队。

球队领队曹增光介绍,球队的成立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,新疆八一钢铁厂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,热爱足球的小伙们聚在一起踢球、比赛,全市、全疆乃至全国的赛场都有他们的影子,他们捧回奖杯无数,当时的他们是场上最闪亮的星。

之后球队的命运也是几经转折,但无论怎样,爱踢球的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。如今赛场上的老男孩儿们大多都是从小踢到大的好朋友,有7号刘文建、8号王勇勇、10号冯超、15号邵新忠、20号刘文新,他们的年龄从52岁到54岁不等,虽然奔跑起来没有那么灵活,但相互配合和补位非常出色,是一支默契度十足的球队。

“只要有比赛,我们都参加,对手至少比我们小八九岁,但只要站在赛场上,谁还不是曾经的小伙儿。”曹增光说,大家感受足球带来快乐的同时,最希望的是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球队,将这支球队延续下去。

成立30年的95兄弟足球队从中学足球队发展至今,队员已超百人。本次比赛,该队由20余位常踢球的老队员组队参赛。50岁的邱宏亮曾经是新疆男足队员,如今依然坚持踢球。正如他所说,站在球场,就是青春。

在此次足球联赛中,不设置越位,这就让进球数更多。比赛换人不设置上限,这就让参与度更强。40多岁的中年人成为了此次比赛的主力。

打好群众基础 促全民健身

足球、篮球、排球俗称“三大球”,是全球化开展的运动项目,竞技水平高,参与普及面广,社会和市场影响力大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国体育发展综合实力。把“三大球”搞上去,是体育强国的标志。振兴“三大球”,从根基处发力尤为关键,要厚植“三大球”街头文化基础,激发全社会“三大球”参与热情,形成关注、支持、参与“三大球”发展的浓厚氛围,让“三大球”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。

3月8日,在新疆体育中心体育馆,乌鲁木齐市二十三中学男篮俱乐部(白球衣)与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男篮俱乐部进行高中生组篮球赛。 陈岩摄

体育不仅是大众增强体质、磨练意志的方式,也是增强各人群互动、促进各行业交流的桥梁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推出了两批群众“三大球”精品赛事,以足球、篮球、排球为载体,展现了三大球类运动在基层发展的蓬勃活力,体现了全民健身事业在各人群、各行业中的广泛渗透与蓬勃发展。这些赛事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强身健体、展示风采的平台,还通过行业联动和人群互动,推动了社会和谐与区域协同发展,成为全民健身事业深入推进的重要标志。

在新疆,“三大球”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在乌鲁木齐,“三大球”也一直以来都是群众体育重点发展项目。

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,不仅推动了社会足球赛事活动下沉和基层足球组织健全完善,同时,也进一步扩大了足球人口、促进了足球文化发展,更让群众“动起来”。

篮球和排球在近两年内也发展迅速,作为承办CBA联赛城市,乌鲁木齐的篮球文化越来越浓,篮球人口增加迅速。“村BA ”、中学生篮球联赛等赛事,让篮球这项运动成为城市的“流量担当”。小篮球的发展也不甘落后,2023-2024赛季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中,新疆广汇小飞虎在U7组、U10组分别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西北区冠军,站在了全国总决赛舞台。

3月8日,在新疆体育中心体育馆,新疆大学女排俱乐部(黑白球衣)和新疆师范大学女排俱乐部在进行大学生组排球赛。 记者陈岩摄

排球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,特别是高校排球队的发展非常迅速。在此次“三大球”比赛中,新疆大学、新疆师范大学、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男、女排俱乐部一展风采。

同时,新疆排球协会女排、新疆铁路局女排、新疆社会俱乐部、乌鲁木齐石化女排等大众排球、社会俱乐部组也一决高下。

记者从自治区体育局获悉,新疆各地常年参与“三大球”运动的各族群众超过百万人。

乌鲁木齐是“三大球”比赛重点城市。乌鲁木齐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刘毅勇说,在乌鲁木齐赛区,参赛人群包括青少年、成人,以及干部职工。参赛队伍来自乌鲁木齐市各个区域和各行各业,既有老牌俱乐部,也有新兴队伍。为了进一步提升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,部分赛事还计划邀请来自全疆各地的高水平队伍参与。

刘毅勇还说,青少年是本次赛事的重点人群,我们通过举办俱乐部联赛、特色校联赛、市级中学生联赛,动员全市各中小学、青少年俱乐部、青少年民间球队等,搭建贯穿全年的青少年“三大球”联赛平台。根据青少年的竞技特点,设置多个组别的比赛,以适应不同年龄和性别。

从青少年到机关干部,从企业职工到社区居民,群众“三大球”精品赛事以多元化的参与形式,点燃了全民健身的热情。

刘毅勇说,“三大球”普及程度高、竞技教育价值大、深受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喜爱,是全民健身项目化、赛事化发展的关键抓手。全面振兴“三大球”,绝不仅是单纯提高项目竞技运动水平,更是要压实项目的社会责任,带动项目的全民普及、全民参与,而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,就是在不断铺就“三大球”振兴的沃土。

把脉青少年体育 从校园开始

此次“三大球”赛事中,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体育苗子的发现。

自治区社会体育和竞赛管理中心主任杨德忠说,通过举办2025年自治区“三大球”业余俱乐部联赛,比赛将重点加强对青少年“三大球”的培养,挖掘和培育优秀的青少年“三大球”人才,为自治区乃至国家队输送“三大球”优秀后备力量。

青少年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“三大球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,举办赛事无疑最具带动性。

在此次“三大球”比赛的篮球场上,2010年左右出生的小伙子们成为了主角。是赛场让他们产生了更多的多巴胺,他们也是新疆“三大球”的明天。

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篮球俱乐部。资料图

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篮球俱乐部是新疆唯一一支走向耐克高中联赛,并且冲进全国总决赛的队伍,学校还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输送出了人才。

学校篮球教练潘明辉说,“三大球”联赛能够成为今年全年赛事的主角,让我们基层教练员非常振奋,这不但是给了参与者更多、更好的展示舞台,也为我们发现和培养篮球苗子提供了好的土壤。

从小学就开始“紧盯”苗子,成为每个学校的一份重任。

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今年春季开学后,实行新规:从9时50分至10时30分进行40分钟的“零点体育 ”,之后再开始一天的学科学习。

学校党支部书记杨文慧说,40分钟是孩子们晨练的时间,对体育苗子的发现和培养更是一种渠道。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、学习和展示体育技能,这为学校篮球队、田径队、棒球队和击剑队发现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从开学至今,我们通过每天的“零点体育”,又吸收了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各个校队中,希望通过各方培养,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体育人才。

杨文慧说,体育是最好的教育,我们秉承“汇学生之兴趣,展校园之活力”来打造校园体育品牌,将体育发展融入学校整体规划,视作教育工作的核心板块,不断探索创新,构建特色体育教育体系,为全校师生的成长注入强劲活力。

乌鲁木齐市第39小学的学生们正在练球。资料图

乌鲁木齐市第39小学是首批市级足球特色学校,每天早晨,学生们在球场上三五成群地颠球、传球训练井井有条。

该校拥有1个标准足球场、1个5人制足球训练场、2个室外篮球场、1个室内篮球馆以及设施完备的地下风雨操场,为学生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运动空间。

目前,乌鲁木齐正在用青少年“三大球”联赛作为平台,逐步形成“班班参与、校校组织、层层选拔”的竞赛格局,比赛场次、参赛人数逐年上升。“从娃娃抓起”,构建更高水平青训体系,乌鲁木齐积极探索着的适合新疆的“三大球”发展路径正在形成。

来源/乌鲁木齐晚报